大家好,我是肖凌。
自古病有因,想要根治一种疾病,一定要对它的原理有所了解。下面来给大家讲讲鼻及鼻窦炎症。
鼻腔粘膜及粘液毯
鼻腔粘膜及粘液毯是阻挡感染和外界环境损害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鼻腔粘膜及鼻窦都是过敏性和非过敏性炎症的好发部位。鼻粘液是一个由糖蛋白,脂肪,盐及其他细胞成分混合而成的溶液,平时对鼻腔粘膜起着保护作用。除了作为一个单纯的机械屏障外,鼻粘液还通过灭活多种进入鼻内的物质而起着积极防御的作用。了解炎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在不同条件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它们对鼻整形病人的影响,改善效果。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已影响着大约4000万美国人,与之相关的医疗保健支出高达数十亿美元。过敏性鼻炎是一种Ⅰ型过敏反应,结合在肥大细胞上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与吸入的过敏原相互作用,产生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打喷嚏、瘙痒、充血、鼻液溢、流涕等。虽然对过敏性鼻炎的研究尚未完全清楚,但其关键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已被阐明。当有过敏体质的个体遇到可能的过敏原时会被致敏。这一过程是指过敏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相应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特异性 IgE。当机体再次遇到相同的过敏原时,小的过敏原可同时结合肥大细胞表面上两个相邻的特异性 IgE分子,引起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这个过程称为早期反应,会引起打喷嚏、流鼻涕、鼻充血等症状的快速发作。这一过程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当到达脱颗粒的肥大细胞处之后,这些炎性细胞会产生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的炎症反应,称为晚期反应。此期反应较轻,但比早期反应阶段维持的更久。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首先要注意避开过敏原,这样抗原特异性IgE引起的级联反应就不会发生。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完全避开过敏原,病人必须依靠药物治疗以缓解过敏症状。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对症治疗(抗组胺药、解充血药、粘液溶解药、抗胆碱药、抗白三烯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强调减少过敏反应的影响,而免疫调节治疗(局部或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治疗和可能的单克隆抗体)则着眼于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减小免疫反应的强度。
过敏可单独发作,也可与其他疾病并发,或引发其他疾病。如因过敏产生的粘膜水肿会阻塞鼻窦开口,继发细菌感染后引发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ARS)是一种涉及鼻窦与鼻腔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一般被定义为持续时间少于4周的间断性感染发作。如病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因素,或一个主要因素加上两个次要因素,或检查时发现鼻内有脓液时即可诊断为ARS。过敏,结构异常、囊性纤维化、纤毛缺陷、病毒或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等都可能引发ARS。细菌感染性ARS的治疗方案主要为抗生素使用与解充血药。
需要说明一下,活动性感染是鼻整形术的一般禁忌证。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CRS)是在持续时间上与ARS不同的一种炎症状态。2002年慢性鼻窦炎专业小组将其正式定义为“持续至少12周的以鼻腔及鼻窦粘膜炎症为特点的症侯群”。虽然感染肯定是CRS的一个部分,但现在越来越清楚的是,鼻及鼻窦的炎症由多种原因及其之间相互作用引起。治疗CRS主要靠药物,治疗失败时可进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几项研究表明,没有感染迹象时,进行鼻整形术的同时完成鼻窦手术也是可行的选择方案之—。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
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S)的表现不像一个感染过程,而更像是一种免疫介导的鼻-鼻窦病程。与AFS相关的炎症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和脱颗粒有关。当发现有IgE介导的高敏性、鼻息肉,典型CT或MRI检查结果、变态性霉菌粘液和鼻-鼻窦内容物真菌染色阳性时就可诊断AFS。对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长期控制既需要消灭真菌性抗原(通常需要手术),还需要通过免疫调节(免疫治疗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或抗真菌药物来控制其复发。
鼻息肉
鼻息肉既可以是鼻内炎症的产物;也可以单独发生,称为特发性鼻息肉;或作为其他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萨姆特氏三联征是指鼻息肉、哮喘和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敏感性较高。炎性鼻息肉通常双侧同时出现,单侧出现则可能预示肿瘤。
鼻息肉的治疗方法包括应用抗白三烯药、外用类固醇、全身性类固醇等,经常也可应用功能性鼻窦内视镜手术进行缩小。虽然类固醇喷鼻剂对小的鼻息肉治疗和预防鼻和鼻窦手术后的息肉复发有效,但对阻塞鼻腔通道的较大息肉而言,局部治疗一般无效。
创作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帮忙留个赞~
我是@成都隆鼻医生肖凌,专注鼻部整形,微博同名,欢迎来交流!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鼻窦炎到底怎么才能治好呢?-鼻窦炎怎样治?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6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