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夏季第四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很多人以为,夏至的“至”是夏天“到来”的意思,其实非也。公元前七世纪,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该“至”字的意思为“极致”,因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日的时间达到了全年最长。土圭测量的日影在这天是最短的。故为“夏至”。
万物恣意长,美好伴夏盛。
“夏至,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白昼,万物到了此时都生长到了最大、最茂盛阶段,草木、作物都是如此,各种瓜果都开始成熟,动物的繁衍、生长也到了最快的季节。虽预示着每年最热的三伏节气到来,夏至节气仍充斥着无限美好的夏日风光和万物活力的美好意境。
《万物生长—中国珍稀野生保护生物图鉴》,走进第七个自然保护区,为美妙中国描绘生命的故事。

夏至丨中华白海豚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口水域内伶仃岛至牛头岛之间,面积约460平方公里。1999年10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11月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大家族中的一员。该保护区的建立不但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为干扰,在挽救濒危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同时,也保护了珠江口水域自然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修复了海洋生态系统,增殖了渔业资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轻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广布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
二十四节气,一期一会,美妙常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万物生长|今日夏至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