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的,去德国读公立,工科为主,或者去日本拿到奖学金、助学金,基本可以cover全部费用。
最高的,其实主流发达国家里“英美澳加”差距不算太大,都算比较高的,尤其是美国顶级名校和伦敦地区的G5。美国顶尖名校最高可能一年就得100~120w。
大坑是网上查或者电话找中介问,大概率都是n年前的过时数据(为什么给你们偏低数据?为了让更多条件不太够的人硬着头皮上,他们才有生意可做啊!当然了,为数不少的从业者自己都不知道数据应该是多少,自己也是某度上自己扒几下就来给客户说教了。)
真实数据在过去几年里都在持续“通胀”,现在还在继续涨,基本来说(截止22年底我们观察到的数据):
美国最高,一年费用低至30~40(学校100名开外,所在城市较偏或消费水平较低),平均45~65一年,区间上限主要集中在大都会城市,NYC,LA这种,最高的可以高达100(顶级名校)
英国其次,伦敦地区55~65一年,其他地区最低40,最高50,主要区间按45~50算
加拿大也不低,多伦多最高,平均需要接近60,区间55~65,其他地区40~50
澳洲分悉尼和其他,悉尼地区按60算较稳,其他地区至少要40,平均45,区间40~50
新加坡和香港差不多30~35每年
费用越来越高,到底还值不值得留学?
我的答案是:对多数人来说考研和留学都越来越不值得了,我建议目前在考研和留学的学生中至少1/3及时止损,有机会的先就业,再考虑其他(之后再考虑读研的事情,且读研只是可选路径之一,多数人并不需要读研,因为根本不会带来多大的变化,投入产出比低到可怕,低到很多学生和家庭之后难以启齿)。
总之,都2023年了,出国留学这件事,必须慎之再慎!
近年来的经济大环境持续下行,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有机会保研,或者考试能力还行的,别说什么非得宇宙尽头这一条考编路,至少考研、考事、考警、军队文职,或者再退一步去央企、国企,都未尝不是更妥善的选择!
也别再说什么这些工作薪资低什么的,大环境不如当年,先求稳,再观其变,稳中求进有错吗?
互联网大厂裁员、毁约(取消已经发放给应届生的offer)都这么凶了,红利褪去后,那是真的没当年那么香了!运气还行的,虽有尚算不错的薪资但留在里边被压榨、持续内卷,真的幸福?
如果再想想,万一哪天领导大笔一挥,砍掉这这那那的业务BU,你再一看哪哪儿都这鸟样,是准备持续待业呢,还是加入灵活就业大军,还是有资格躺平平呢?
到底换个角度,该不该出国这件事儿,我们再来看看“最聪明的”985学生们是怎么做的:
以下图表引自知乎数据大V@周瑞的数据
趋势线各位都看到了,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另,据中国青年报,北大、清华本科出国人数比例,较2019年相比,几近腰斩。
“2019年,北大毕业生出国(境)留(求)学人数为1155人,比例为14.79%;2020年出国(境)人数为1084人,下降至13.34%;2021年,该人数下降至793人,比例下降至8.17%。其中,本科生出国(境)人数从2019年的30.01%降至18.90%。
清华大学2019年毕业生的出国(境)比例为15.3%,2020年降至9.6%。2021年,该人数进一步降至517人,相比于两年前已经“腰斩”,比例降至6.9%。”
此外,上交、北理、东南等校出国深造比例,也都降至一成以下。那有些人肯定好奇,这名校学生不出国了,都干啥去了?
看某TOP2大学这数据就明白了:


80%左右的学生去了非市场的体制内/偏体制内方向。
以985高校大学生的走向为风向标的话,请问为什么现在大学生都这样了?
道理一直都是这么简单:读书是为了什么?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还不是为了能找份工作,能养家糊口,能自力更生,能让日子过得好一些吗?
难的时候,减少投资,把更多目光、资源和精力放到更实际的、对就业直接有帮助的事儿上(比如考公考事考警等),这才是多数人之常情啊!
最后,不要误解了,我没有说留学没价值了,也没有说美国留学不值得了,我说的都是客观事实,留学真没当年那么香了,至于到底还要不要留学?我再小结一下:
1.国内就业一年比一年难,往后几年趋势也不会变,国内读研有宝贵的暑期实习机会,很多好工作暑期转正的名额占了不小比例,而留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并且长期能实地实习的机会也轮不到留学生,对就业很是不利。
2.家庭财力方面没有那么宽裕,现在经济下行,鼓励加大投资,而非捂紧口袋的,都要特别小心。大环境如此,现金为王,留着为今后的实习乃至工作铺铺路,做做社交和求职方面的打点,可能更稳。
3.海外安全因素既然题主提到了,说明家人还是担心的,这样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风险这种东西,就算没变化,但我们本身变得更担心的时候,至少也代表风险偏好降低了,这时再继续走这条路,体验和性价比肯定会下降。留学本该打开视野,多体验感受社会和人文,而现在呢?
4.国内本身就有保研的机会,而不是像很多学生那样,得去“考”,面临巨大的考不上的风险。读什么专业其实对后边并不从事尖端科研、学术研究的职业影响很有限,不必过多纠结专业的绝对对口,更多精力一定是应当放在产业界实习上的。所以,既然这边有更大的确定性,基于以上几点,何以能得出“依然鼓励留学”这样的结论?
总之,在当下这种复杂大环境之下,要分析更的维度必然也会变得更多,
但核心维度永远应当包括(围绕)“今后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大环境好的时候,任性一些,去了那感受一下,体验一下,慢慢找方向也没那么大问题,但如今,强烈建议基于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判断十字路口该怎么走。
关于大学生毕业路径规划,可以参考这篇2000多赞的长文:

其他系统学习推荐:


留学相关内容推荐:
要出国留学,不要找留学中介美国顶尖名校“不为人知”的真正录取标准!什么样的课外活动背景才对申请名校硕士最有帮助?读研怎么选?国内考研 VS 留学申请美国硕士申请文书核心要点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如何写好(留学申请)推荐信?如何组合选校选项目才能最大化申请名校成功率?美国硕士申请11大误区—每个坑都是深坑!高能预警!为进名校,人人都在“作弊”—揭秘影响招生录取的“场外因素X”【合集】美国硕士留学之规划&申请&文书&面试(108篇视频-20220606)持续更新中…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各国留学费用排名,最高最低分别是哪些国家?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