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走在法治国家的路上,到底成色几何,也许每个人会感受不同。应该说国家已经像自己宣誓的那样,在积极建设法治国家,并且成绩斐然。但总有人认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潜规则盛行,法治国家还只是空中楼阁。“春江水暖鸭先知”,也许法律人最有发言权。果真像有些人说得那么不堪吗?我们法治国家建设可资利用的资源难道只有人情和潜规则的负资产?
事实上几年来进行的司法改革,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反腐败,应该说都是前无古人的,这也是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最重要抓手,建设法治国家的事实已经摆在那儿。上午看到了一条新闻,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了中国法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的会长的政治级别貌似也提高了很多,微小处看大,法治国家的征程早已启动。
我们建设法治国家的优势和资源也不是那么不堪,只是需要我们从我们的现实和历史中需找资源,当你进入了角色,就会改变想法。中国有中国优势。
中国的优势在于,历史上我们一直是世俗化的国家政权,没有一元化的有神论或某种至上主义。人民的信仰是温和的,甚至说信仰在一直在一个不断重塑的过程中。由于近代以来的贫穷落后和内部矛盾反而让社会对外来文化充满了包容性,也在虚心向先进文化学习,一个多世纪的折腾后中华文化重拾上升趋势。目前社会积累的财富,知识和人才已足以构建良好的政治秩序,各种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实现和谐共生,法治中国最终会是事实,但这种法治我们有自己的中国期待,一定是以贤人法治为依归,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法治中国。
不管你信不信,几年来,媚洋崇外的人感觉真的少了,九十年代外出留学并且留在异乡的同学们有很多感觉后悔出国了。但也许我遇到的只是个例,本人只是随意一说,未必经得住推敲。我也还是认可这一点的,无论如何,西方各国的文明程度还是比我们高很多。我们慕名去旅行时感受到的冷清和落寞也许只是“越文明越孤独”的生动写照,太多方面他们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于上面的看法,有人质疑,“贤人政治可以明白,贤人法治什么意思?”“贤人的标准是啥?” “说得绕来绕去就是崇尚人治”。
一切的一切,建设法治国家是最根本的,贤人法治非常重要,人的问题决定成败。现实中的贤人永远是相对概念,必须让一个人过往的言行举止来证实是不是贤人,再决定你有没有资格进入法治操作系统。在整个社会,贤人更是一种公认的理想模型,能诱发孩子们,整个社会的人知道做人的理想状态。本人没有在理论上研究过,只是有感而发。法治国家也必须依靠优秀人才来支撑,否则空中楼阁。大家应该知道希特勒也是法治国家的产物,法治必须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甚至是妥协,贤人法治只是有感而发的词汇而已。按照西方那套理论我们怎么都是错的,只能说是标准错了。
大家更不要把贤人治国机制和专制混在一起,更不要扯到国家一把手的高度。就拿乡村来说,以前的乡村治理是有一套贤人机制的,现在的选举很多地方选出来的是恶霸,多种原因导致淳朴的乡村成了现在的模样。五千年文明不衰有更符合自然规律的地方。只是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历史原因缺乏理论总结。当然建设国家一切坚持法治是前提,但需要一套整体的社会贤人治国机制配合,需要的是成千上万的贤人,让更多的人像王阳明一样立志做贤人,贤人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我们社会的理想模型。仅此而已。
有感而发,似乎有点乱,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接地气,必须消化吸收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中国的那部分优质资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法治感言一则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