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叫“一阳生”,是中国农历最重要的节气之一。
它是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而今年的冬至,就是今天,12月22日。
冬至后,虽然进入了“数九天气”,单我过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景观差异较大。
东北一般是千里冰封,琼装玉琢的景象,而黄淮地区常常是银装素裹;大江南北一般气温在5℃以上,冬作物仍在生长,还是一派生机的样子;而华南沿海气味就在10℃至上了,哪里明显的满目春光。
那么,冬至都有哪些习俗呢?
1. 冬至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 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2.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 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 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 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3. 江南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 之夜全 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 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 赤豆,于是,人们就 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如何养生
冬至是养生最佳的时机,因为气始于冬至。此时如果能科学养生,那么就会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1、早睡晚起
冬季的3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寒冷,应重视保护身体的阳气,不要使阳气过度耗散。如果冬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发生四肢无力,头晕欲厥之类的现象,对养生不利。
2、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3、护肝养胃,喝蒲公英刺玫茶
蒲公英和刺玫花都是药食两用的植物,蒲公英入肝、胃经,可帮助肝脏排毒解毒,促进其自我修复,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
刺玫花有“解郁圣药”的美称,是“急脾气”的“灭火器”,它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活血散淤的功效,还可以滋养心脉,养胃、治胃痛,一起搭配非常适合作为女性日常茶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冬至是什么意思?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