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芬芳悱恻”的作文怎么写
上上周六
有一篇神奇的材料
👇
这是👆大多数同学的反映
难在哪里⁉
1.对两方私印的内容不理解
2.对两方私印的关系不理解
其实
大家可以“以旧知附会新知”
不理解芬芳悱恻
理解“芬芳”不❓
初中学过刘禹锡《陋室铭》的“惟吾德馨”
“馨”就是芬芳,君子品德高尚
不理解勇猛精进
理解勇猛不❓
拆分法,勇敢、威猛
类似精析过的哪一篇❓
2015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
材 料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审 题
1.抓类型:观点型 比喻型
2.抓对象:坚硬 柔软 和谐自我
3.抓关系:处理好二者关系,才能造就和谐自我
4.抓背景:默认当今时代
5.抓矛盾:坚硬和柔软看似矛盾
6.抓现实:(1)有人一味强调坚硬(2)有人一味强调柔软
7.亮观点:《坚硬柔软两相宜》
思路梳理
1.引材料:现象引(太极拳)、事例引(曼德拉)
2.析材料:回归本体
坚硬
(1)通常代表着一个人的原则,信仰
(2)对生活目标的执着、坚韧的态度
柔软
通常体现在对他人的同情,理解,和接纳
3.为什么需要坚硬
(1)坚韧的态度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有足够的力量去抵御和克服
(2) 坚硬的特质如坚定、果断,可以帮助人在必要时保护自己,避免被他人利用或者伤害。
(3)坚硬的特质有助于个体建立和维持自我认同,比如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4.如果一味强调坚硬会怎样?
(1)过于坚硬的人可能会固守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接受或理解他人的想法,可能会阻碍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2)如果一个人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意理解和接纳他人,这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3)如果一个人总是强调坚硬,可能会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可能会导致缺乏同理心和爱心。
5.为什么需要柔软
(1)柔软的特质如开放、接纳和好奇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个人成长。
(2)情感交流和理解对于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至关重要。表现出同理心、善良和友善等柔软特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形成良好的社交关系。
6.如果一味强调柔软会怎样?
(1)过于柔软的人可能在必要的时候难以做出决断,或者容易在他人的观点下改变自己的立场
(2)过于柔软的人可能难以在面对不公或者被侵犯时,坚决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3)过分的柔软可能导致个人过度地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以满足他人,可能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7.思辨:二者不矛盾,作为两种人生态度,统一于完整人格中
(1)柔软是坚硬的内在动力
(2)坚硬是柔软的外在表现
(3)二者互为推动,共同造就和谐自我
8.怎么办
(1)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2)找到平衡,相辅相成,形成和谐自我怎么办
(3)认识到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4)找到平衡,相辅相成,形成和谐自我
再看这一篇精析
第36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复赛
“
材 料
“戊成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两方私印,一个刻着“勇猛精进”,一个刻着“芬芳悱恻”。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限,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 题
1.抓类型:思辨类
2.抓对象:勇猛精进 芬芳悱恻
3.抓关系:君子同时兼具
4.抓内涵:“芬芳悱恻”和“勇猛精进”代表了两种人生态度和追求
5.亮观点:《悱恻勇猛两相宜》、《勇猛横刀 悱恻肝胆》
要和材料对话
结合谭嗣同的事迹和人格谈
👇
思路梳理
1.引材料:猛虎细嗅蔷薇(诗句引 英国诗人萨松)
2.析材料:下定义
“芬芳悱恻”:
芬芳:通常用来描述花香,这里代表了谭嗣同的高尚品质和纯洁人格。
悱恻:描述一种深沉的、感人的情感。表现了谭嗣同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他关心民众,关心国家的未来。这方印展现了谭嗣同的情感世界,他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勇猛精进”:
勇猛:这个词代表谭嗣同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有胆识、勇于担当的人。面对清政府的压迫,他仍然坚定地支持变法、改革,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
精进:意味着不断前行、努力进取。谭嗣同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展现了这种精进的精神。他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在探索、学习和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方法。这方印呈现了谭嗣同的果断和进取精神,表明他对变革的决心和勇气。
3.为什么要“勇猛精进”:
(1)勇猛: 面对困难和挑战,勇气非常重要。不仅仅是面对外部敌人时,更是面对自己的恐惧和疑虑时,勇猛意味着面对困难不退缩,坚持信仰和道路。
(2)精进:生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进取,才能实现目标和理想。
(3)有了勇气,并持续努力,才超越自己的局限
4.一味勇猛精进的弊端
(1)过于勇猛而不加思考可能会导致冒进
(2)过于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可能会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3)如果始终保持精进的状态而不停下来进行反思和总结,可能会忽略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错失改进的机会
(4)过度的勇猛精进可能导致人们只专注于一种方法或路径,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好的选择和机会
5.为什么要“芬芳悱恻”:
(1)芬芳:拥有高尚的品格,不被世俗污染,是君子的毕生追求
(2)悱恻:对生活热爱、对人民同情、对国家担忧是君子兼济天下的必要情怀
6.一味芬芳悱恻的弊端
(1)过分沉浸在诗意的情感和美好的追求中,可能导致忽略现实的挑战和困难,成为现实逃避者
(2)一味追求诗意和情感深度可能导致人们忽视实际存在的问题,无法面对和解决实际困境
(3)对生活中的小美好容易满足,会减弱进取心,使个人失去更大的追求和目标。
(4)一味地追求理想中的美好可能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的评价过于理想化,从而对真实情况产生误判
7.思辨:二者关联
(1)“芬芳悱恻”和“勇猛精进”代表了一个人在生活中应该有的内外平衡。
(2)内心要有情感和道德的追求,而外在则需要有勇气和行动力。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和谐自我。
(3)缺失“芬芳悱恻”可能导致人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情感的深度,缺失“勇猛精进”则可能使人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坚持到底的决心。两者都是一个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4)芬芳悱恻是勇猛精进的内在动力,勇猛精进为芬芳悱恻提供支持
8.怎么办
(1)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平衡和调整
(2) 避免过度或片面追求
素材整理
文学作品中的芬芳悱恻
《红楼梦》:曹雪芹的这部作品中,许多地方都流露出“芬芳悱恻”的情感。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他们之间的互动、诗歌和对话,都展现了深沉的感情。
《庐山谣》:白居易的这首诗描述了他对旧日情人的思念之情。其中的“翠屏金阙对青天,下有愁人愁不眠”便流露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的作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之间的情感演变,尤其是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和第二次求婚之间的变化,都充分体现了这种深沉的感情。
《了不起的盖茨比》:F.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这部小说中,盖茨比对黛西的深情厚意,他的那种对过去的执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都流露出“芬芳悱恻”的情感。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的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渡边对直子和绿子的情感,以及对友人木月死亡的哀伤,都有深沉而细腻的情感描写。
《边城》:沈从文的这部小说中,翠翠对孙少安的单恋,尤其是翠翠在船上为了保护孙少安的琴而跳河的情节,都充分展现了深沉、细腻的情感。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到:“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里深深的思乡之情,与寂寥的边疆、雁声交织,给人一种“芬芳悱恻”的感觉。
其他领域
在绘画中,一些画家会选择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来表达一种深沉而微妙的情感。如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他的画中往往以简洁的线条、淡雅的色彩展现一种内敛的情感。
有些古典乐曲或民谣,通过旋律和和声,传达了一种深沉、细腻的情感。例如,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中的慢乐章,旋律深情而又充满悲伤,给人一种“芬芳悱恻”的感受。
文学作品中的勇猛精进
《红楼梦》:贾宝玉在面对家族的衰落和个人命运的坎坷时,虽然表现得时而消沉,但内心仍然保持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水浒传》:宋江、武松和其他108位好汉,他们在面对官府的压迫和社会的不公时,坚决起义,展现了“勇猛精进”的决心。
《巴黎圣母院》:雨果的小说中,卡西莫多虽然是个畸形的钟楼怪人,但他对爱的执着和勇敢的保护埃斯梅拉达,都展现了他的“勇猛精进”。
《简·爱》:简·爱作为一个孤儿,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学校的欺压、家庭的冷落和爱情的曲折,她都展现了坚韧不拔、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精神。
《白鲸》: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中,船长哈博描述了对抓住白鲸莫比·迪克的执着追求,尽管他的这种执着在某种程度上是疯狂的,但他的“勇猛精进”精神是显而易见的。
《无名的战争》:史蒂芬·克兰的小说中描述了一个年轻士兵在内战中的经历。面对战争的恐怖,他从恐惧中振作起来,展现了战场上的勇气。
回答摘要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侧重一面❓
因为是两方私印
类似座右铭
是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
是君子要同时具备的
所以要分别谈二者的重要性
再把二者统一起来
(看似对立,实则统一)
更细讲解,更多精批
更多进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芬芳悱恻”的作文怎么写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3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