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一个节气。长其夏至,短其冬至,在芒种期间,太阳将逐日靠近它在北半球运行轨迹的最北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日子也就要到了。



历史渊源
“芒种”一词,现存最早的记载见于两汉时期的著作《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元朝时期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解释:“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水稻种植一般是在以水田为主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对于北方地区而言,“芒种”是麦子成熟的时节,因此亦有解释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气候特点
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空气湿度大。这期间高温天气频发,湿度大且多闷热,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高温天气的可能。芒种节气,我国南方的华南地区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江南地区进入梅雨。芒种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

农事活动
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播种和移栽。农事耕种以“芒种”时节为界,此后播种的成活率越来越低,所以芒种时节必须抓紧时间,及时移栽水稻,否则气温显著升高会使得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秋天收割时产量必然不高。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农谚云“芒种忙、忙着种”,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已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其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传统习俗
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迎花神。而芒种已近五月,百花开始凋零,民间便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习俗今已不存,但《红楼梦》中曾提及大观园中芒种时节为花神饯行的场面。
安苗:明初时期皖南便有了在芒种时节安苗的习俗,种完水稻,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煮梅:每年五、六月是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起居养生
芒种时节昼长夜短,要晚睡早起,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因此中午小憩缓解疲劳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应根据天气变化注意增减衣物。俗话说:“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芒种时节,气温还会有变冷的时候,因此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芒种期间,天气炎热,降雨量多,高温潮湿,饮食宜以清淡为主。
同时应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养生重点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气得以宣畅、通泄。
作者:共分一斗(ID:gh_cb0d0e13d780)
原文链接:【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二十四节气之芒种】-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7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