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在芒种时期,与节气相关的娱乐活动较少,人们都在忙着收庄稼。农谚:“芒种忙,麦上场。”便是对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的朴实描述,我国南北方民间也形成了与之有关的各类农事习俗。
“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之一,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会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蒸熟后用蔬菜汁染色,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每年五、六月是我国南方梅子成熟的季节,民间在芒种这一天有“煮梅”的习俗。梅子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食用后对人体有益。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除此之外,芒种还是“送花神”的日子。在古人眼中,花朝月夕,万物皆有灵,唐代和宋代以农历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到了芒种时期,花期渐过,古人视之为花神退位,于是会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来。南朝学者崔灵恩在《三礼义宗》中曾记载:“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芒种的含义和由来是什么,有哪些民俗活动?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