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常识:夏至习俗有哪些?夏至三候又是什么?

夏至(6月21或22日)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长、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候。

少儿编程:古老的时钟日晷956 播放 · 1 赞同视频节气小常识:夏至习俗有哪些?夏至三候又是什么?

民谚“冬至饺子夏至面”。炎炎夏日,用刚刚入仓的新麦做一碗过水面,再美味不过了。

每年夏至,有些地方的人会通过“做夏至”祭祖。人们把新麦做成面条、饼、馄饨等贡品祭拜祖先。

节气小常识:夏至习俗有哪些?夏至三候又是什么?

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始鸣

三候:半夏生

所谓鹿角解,到了夏至,鹿角就会自然脱落。然后第二年再生,鹿角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每年都会生长、脱落。

所谓蝉始鸣,意思是树上的蝉感受到了夏至的炎热,开始“知了、知了”地叫个没完。

所谓半夏生,半夏是中草药植物,夏至前后开始出苗生长,正好是夏季一半的时间,所以叫“半夏”。

节气小常识:夏至习俗有哪些?夏至三候又是什么?

夏至来,杏子熟,稻花开,正所谓: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节气小常识:夏至习俗有哪些?夏至三候又是什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节气小常识:夏至习俗有哪些?夏至三候又是什么?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4674.html

(0)
上一篇 2024-06-11 16:58:23
下一篇 2024-06-11 16:59:48

相关推荐

  • 原创 5月14日母亲节安康!祝福妈妈非常温馨的图片带字祝福-祝福妈妈的照片发朋友圈

    原标题:5月14日母亲节安康!祝福妈妈非常温馨的图片带字祝福 1、天幕徐徐拉开,清风袅袅吹来,问候轻轻送来,一身轻松自在,登上事业舞台,开创美好未来,幸福花儿盛开,愿你天天愉快! 2、晴天有你,雨天有你,风风雨雨中总有你,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当成一件礼物,把每个开心后的微笑当成一个习惯。早安,祝你好心情! 3、据说在晨曦的时候收到一条关怀短信,那么看短信的这个…

    2024-06-10
  • 夏至“吃凉不吃寒”,少吃2种水果,多吃4种蔬菜,清爽解暑不上火

    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节气到来之后,主要的天气特点之一就是气温高,白天最高温度能达到35-40度左右。 从饮食上来说,夏季高温天气下,人们食欲下降,冬天能吃2碗饭的情况下,夏季可能吃半碗饭就饱了。在饮食较少的情况下,再加上夏季出汗多,体内消耗大,就会导致人比较懒,干活也无力。 这种情况下,除了喝水之外,在饮食方面也有很多的讲究。有些食物看起…

    教育 2024-06-12
  • 酸奶蒸糕的家常做法,营养美味,入口即成-酸奶糕怎么蒸好吃窍门

    准备配料。 蛋清和蛋黄的分离。 加酸奶。 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加食用油。 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普通面粉的筛选。 把“Z”形搅拌到面糊里,搁置。 把蛋白打成这种状态,第一次加糖。 在这种状态下,再加一次糖。 在这种状态下,第三次加糖。 如果是这种状态,就没事了。 碗倒过来,打出来的蛋白质不流动。 取少量蛋白,入盆。 快速均匀地上下混合。 把面糊倒进剩下的蛋清里…

    2024-06-10
  • 原创 梅菜扣肉的家常做法,油而不腻,超下饭,比饭店的还好吃-梅菜扣肉的制作方法 活菜谱

    原标题:梅菜扣肉的家常做法,油而不腻,超下饭,比饭店的还好吃 梅菜扣肉在我们重庆又被叫“烧白”,梅菜搭配大片肉,咸香下饭~ 星期天一大早便出门去菜市菜买菜,看到五花肉特别新鲜,于是决定在家做一道梅菜扣肉,买了新鲜的五花肉,也买了一些干梅菜便回家了~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食材:五花肉、梅菜、葱姜、调料等。 1、准备好五花肉和梅菜,把梅干菜泡水中; 2…

    2024-06-10
  • 2023全国新高考语文作文题猜想-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猜测

    #高考# 指数热度: 综合近三年高考作文倾向及新教材单元活动精神,笔者临门一算,大胆给出2023新高考语文作文猜想:2023考查“权衡比较型材料作文”即三者选一或两者选一型作文。 预测理由:1、近三年都考查富有思辨性的作文,2、新高考全国卷作文没有考查过,3、可有效防止套文,4、高中必修教材有出现过类似题目,5、2020年全国卷有考查过,6、非常符合情境类作…

    2024-06-12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