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绿浓荫,微风凉;炎未盛,雨丰沛。满而不损,满而不盈,满而不溢。天地万物,竞相生长,等待着盛夏的考验。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时至小满,枝梢绿意正盛,沐浴灿烂的骄阳,洒落急骤的雨点,微风徐来,枝梢的雨滴,闪耀晶莹的光。温和日光,带着催生万物的热度倾泻大地,草木不断敞开胸怀,接受阳光的好意,贡献更多的绿色。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斗指甲,太阳达黄经60°,于每年公历5月20—22日交节。小满节气的气候特点是降水频繁,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小满节气后南方雨水渐盛,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小满反映雨水丰盈。另有解释是指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只是刚开始饱满,还未完全饱满。
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第一与农候相关。“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第二,与降水相关。谚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满,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孝贤皇后亲蚕,举行了清代第一次皇后亲蚕礼。皇后祭先蚕坛后,如蚕已生,次日即行躬桑,如蚕未生,可视蚕生数日后再行躬桑。躬桑时要奏唱采桑歌。待茧成之日,皇后亲诣先蚕坛,举行献茧缫丝礼,于织室正殿升御座。蚕母将圆洁的蚕茧献给皇后,皇后选择最好的蚕茧收入筐中,然后献给皇帝。皇后择茧后还要缫丝,将丝染四色,用于绣制祭服之用。亲蚕躬桑之礼是皇家各类祭祀活动中唯一由皇后、嫔妃、公主、福晋参与的国家典仪,被祭祀的先蚕神西陵氏是黄帝的元妃。像这样祭祀人和被祭祀人均为女性的祭祀活动,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极为少见。
传统的24节气里,为何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这个源于我们先辈们的圣贤文化,古人认为月满则缺,水满则溢,鼎盛至极必定转衰。而“小得盈满”,将熟未熟,还有向上的空间,充分体现我国古人积极向上、谦卑之态的圣贤思想。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
《说文解字》:“满,盈溢也。”
《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三礼义宗》曰:“小满为中者,物之生长小得并满,故以小满为名也。”
《淮南子》曰:“满,冒也。音比太蔟。太蔟,正月律也。蔟之言阴衰阳发,万物蔟地而生。”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小满指雨水的盈缺。 南方地区的农谚小满是指气候上的降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我国北方地区农田多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时至小满节气我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满,既可雨水之盈;也可指麦籽粒开始饱满还没完全饱满。

一候苦菜秀
对应64卦:乾卦,九四。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四爻动,卦变小畜。互离为火,其味苦。上巽为菜,巽伏震为华,故曰秀。”
《尔雅》:“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埤雅》以荼为苦菜。此苦菜宜言英也。苦菜,是一种多年生菊科植物,春夏开花,小满时节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以食用。阳气高扬的小满,使用嫩苦菜,是应景佳肴,有利于缓解阳气催发下,人体燥热和疲倦状态。

二候靡草死
对应64卦:乾卦,九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五爻动,卦变大有。互兑覆巽,故曰靡草。兑毁折,故曰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爻动,卦变大有。互兑覆巽,故曰靡草。兑毁折,故曰死。”
《礼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
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意思是,细软的草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

三候麦秋至
对应64卦:乾卦,上九。
《上九》:“亢龙有悔。 ”
《象》:“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爻动,干变为兑。兑覆为巽,巽为麦。兑为秋。 ”
《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
《礼记集说》中写道:“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于时虽夏,於麦则秋,故云麦秋。”初夏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也称初夏为麦秋。

小满养生此时的气候,疾病易现,需做到“未病先防”。正值五月下旬,气温逐渐增高,毛孔开放,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若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易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因此,古人提出保养阳气,避免贪凉阴冷,乘凉时盖好腹部防止受寒。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
小满时节,万物繁茂,生长旺盛。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最旺盛的时期,营养物质更易消耗,应及时适当补充营养。在饮食上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促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少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小满过后,天气逐渐炎热起来,雨水开始增多,预示着闷热、潮湿的夏季即将来临。此时,大自然中阳气已经相当充实,也处于一个“小满”的状态。根据此气候的特点,此时养生的重点是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
有句话叫“暑多挟湿”,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其实这个时候,湿邪往往已经打入人体内部潜伏起来,等到大暑时节,湿邪主气的时候,暑、湿就会内外呼应,使人们陷入湿气的困扰,从而引发很多问题,比如风湿病、脚气、痤疮、妇科炎症、水肿、肥胖等。
《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认为,像四肢沉重、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问题都跟体内湿气淤堵有关,属于脾失健运,需要在湿气刚开始时消灭掉。脾主运湿,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健脾祛湿上。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风疹”的病因病机不外乎三点:一,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二,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三,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饮食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苦菜、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水芹、荸荠、西瓜、山药、鲫鱼、草鱼等。其中,苦菜是小满时节传统食物,《周书》中便有“小满之日苦菜秀”之说。苦菜可清热、凉血、解毒,对疖肿、便秘、感冒等有防治作用。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起居养生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同时也应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这是小满时节养生禁忌最主要的一点。
小满时风火相煸,易烦躁不安。此时更要调适心情,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焦虑烦躁,防止情绪剧烈波动而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常言道,心静自然凉。多去户外散步、参与下棋、书法、茶道、钓鱼等养心文娱活动。也可在清晨散步、慢跑、打太极。建议饭后一小时再运动,不可空腹剧烈运动,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

养生食谱推荐
百合绿豆莲子粥
材料:百合30g,绿豆100g,莲子30g,糯米100g,砂糖适量。
功效:清热养阴,健脾安神。可用于口干口渴,失眠多梦。
做法:将百合、绿豆、莲子分别洗净、浸泡半小时;先煮绿豆,近熟时加入百合、莲子、糯米,煮烂成粥,砂糖调味。
芹菜拌豆腐
材料: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个少许。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做法: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拌搅匀即成。

人生需要留白,
满而不损,
满而不盈,
小满就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以上内容参考源于古籍和网络文献,如有不当之处烦请联系。

搜索关注 朱觐冬频道 官方微信
获取第一手资讯和学习内容
更可答疑解惑 在线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24节气详解】小满-附养生精要-二十四节气小满是什么意思?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4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