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思念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登高望远时,总会想起远在山东的兄弟。这个传统节日自古就承载着亲人团聚的期盼,而今却成了思念最浓的时刻。茱萸插遍少一人,这份缺憾让节日的欢愉都带着淡淡的愁绪。
记忆中的故乡
山东老家的模样在记忆中格外清晰。村口那棵老槐树,夏天会开满白色的槐花;门前的小溪,冬天结冰后总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兄弟几个常在秋收后的打谷场上追逐打闹,金色的稻谷堆成小山,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手足情深的点滴
记得小时候生病,二哥背着我走十里山路去看郎中;三弟总把母亲给的糖块偷偷分我一半。那年我离家时,最小的弟弟追着马车跑了很远,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这些细碎的温暖,在重阳时节愈发鲜明地浮现在心头。
异乡的重阳习俗
如今客居他乡,发现这里的重阳风俗与山东大不相同。没有熟悉的菊花酒,取而代之的是桂花糕;登高的山也远不如家乡的崂山险峻。试着按老家的方法蒸重阳糕,却怎么也做不出母亲那个味道,或许缺的不是手艺,而是围在灶台前的那份热闹。
书信往来的温度
每月收到的家书总是皱巴巴的,想必在驿路上经过不少辗转。兄弟们的字迹依旧认得出来:大哥的工整,二哥的潦草,小弟的还带着稚气。他们说今年收了新谷子,酿了菊花酒,就等着我回去尝第一口。薄薄的信纸捏在手里,仿佛能触摸到千里之外的温度。
节令食物的乡愁
市集上看到卖重阳糕的摊子,忍不住买了一块。咬下去的瞬间,糯米和枣泥的甜味勾起无数回忆。小时候最期待这个时节,母亲会做九层糕,我们兄弟几个总要比赛谁吃得快。如今细嚼慢咽,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滋味。
时光改变的模样
去年托人带回的画像上,兄弟们都有了白发。算来大哥该抱孙子了,最小的弟弟也该成家了。记忆里他们还是少年模样,可时光早已在每个人脸上留下痕迹。不知再见面时,是否还能一眼认出彼此?
梦里的团圆
昨夜又梦见老家的院子。兄弟们围坐在枣树下,月光把石磨照得发亮。醒来时窗外正飘着细雨,打湿了窗台上的茱萸。多希望这个梦能做得久一些,哪怕只是多看几眼他们笑起来的皱纹。
重阳诗词的共鸣
翻到王维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七个字突然扎进心里。原来千百年前,就有人懂得这种隔着山海的思念。古人尚能托明月寄情,如今我们有驿路传书,却依然觉得相隔太远。
期盼归期的日子
算着日子等待年节,就像小时候数着日子盼过年。已经托人捎去新做的棉衣,山东的冬天比这里冷得多。想象着他们穿上身的样子,或许会念叨针脚不如母亲细密。这样的等待虽然漫长,但想着总有团聚的一天,心里就暖和起来。
传统节日的意义
重阳这样的节日,最珍贵的不在于登高饮酒,而在于提醒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想想那些重要的人。在这个快节奏的世道里,它像一块路标,指向回家的方向。即便暂时回不去,至少可以在这一天,让思念堂堂正正地涌上心头。
血脉相连的牵挂
山东的兄弟此刻应该也在登高吧?或许他们正望着南方的云彩,猜测哪一片会飘过我居住的地方。这种默契的思念,不需要言语传达。就像老家庭院里那株共同栽下的石榴树,不管相隔多远,根始终连在一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重阳节里话亲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的风俗是什么)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