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乾浩: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我是来自九三学社浙江省科技基层委三支社的社员陈乾浩。很高兴能够作为青年社员代表谈谈对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的粗浅认识。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随后的5月5日,多位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联名致电毛主席,响应中共“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五一口号”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
但当我们仔细回望这段历史,会惊讶地发现,直到1949年1月26日,九三学社才公开响应“五一口号”,远晚于其他党派。难道是因为我社对时局把握不准?或是政治觉悟不够?作为社员,我想我们大可不必陷入这样的自我怀疑之中。“晚来绝非迟到。”事实上早在“五一口号”发布之初,我社负责人便深受鼓舞、备感振奋,秘密举行会议响应“五一口号”,并由许德珩起草《宣言》。但由于当时北京还属于国统区,中共地下工作负责同志希望我社在地下工作方面有所作为,这才没有立即公开响应。但这并没有妨碍我社以实际行动表明立场、发挥作用。
以许德珩、黎锦熙、严济慈为代表的九三学社先贤,充分利用教授身份、师生情谊,配合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做傅作义的工作,在和平解放北京、稳定高知分子人心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九三学社社员绝不是争权夺利、沽名钓誉之辈,也不会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相反,无论是“地理泰斗”黄国璋、“文坛巨擘”黎锦熙,还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中国近代林学开拓者”梁希,抑或“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程开甲、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这些先贤始终秉持着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奋进和“功成不必在我”的淡泊,在第一个百年征程上谱写了属于九三人的华丽篇章。
作为九三学社青年社员,与这些前辈相比,我们是后辈、晚生。但“晚来绝非迟到。”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我们依然要不忘合作初心,继承先辈遗志,找准定位、发挥所长,以“同心向党”的站位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再建新功。
《韩非子·孤愤》中有一句话,叫做“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我想做些改动,叫“与爱国同事者,必可兴也。”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朴素信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就是“爱国”这一理念的贯彻体现。九三学社与五四爱国运动有着深厚渊源,可以说爱国精神不仅仅是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更是创建缘起之一。因此,在“爱国”这一根本思想认识上,我们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青年社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始终牢记合作初心,以“爱国”为原点画好同心圆,坚决拥护中共中央的大政方针。
北宋名相韩琦曾经说过:“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九三学社作为中国的八个参政党之一,绝不是花瓶摆设,也不能光鼓掌叫好。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建言、尽职履责,充分发扬民主,在思想碰撞中求得真知,当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
“打铁还需自身硬。”九三学社作为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相较于中国共产党具有显著的界别特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共自身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党内汇聚了大量高精尖人才,自然也对我们九三学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青年社员,只有不断学习、实践,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脚步。
我们虽然错过了先辈们建章立社的创世之机,但“晚来不是迟到”。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拓荒者,我们生逢其时。我相信,只要我们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一定能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上绘就属于新时代九三学社的浓墨重彩!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原标题:《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青年说|晚来不是迟到,同心再建新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青年说|晚来不是迟到,同心再建新功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