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介绍一下欧美流程的『司仪』,同时也提出一种新思路。
大家都知道欧美婚礼分仪式ceremony和晚宴reception两个部分。那么这两个部分的主持人自然也是分开的。
仪式如果在教堂举行,那么主持人自然是宗教人员pastor。但是户外仪式的话一般也是与宗教人员差不多意思的minister,如果是市政厅里的领证仪式那么主持人就是法官judge。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稳重,但是真诚。后面四个字尤其重要。欧美仪式的主持人,会说很多有关婚姻,爱情的意义之类的话。但尽管这样的话我已经听了很多遍,每次听到的时候仍然都不觉得烦!我觉得这是需要一种功力的,国内的司仪找词不难,把话说的漂亮也不难。但把这种实际上人人都听过的话说到人心里去,这就很难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我自己选的话,这个环节与其说是『司仪』,倒不如说是『主婚人』更合适。而且是真正的主婚,不是那种随便找个长辈客串一下的角色。那么怎么选呢?如果要我选的话,我可能真的会找自己的长辈当中符合这种气质和谈吐要求的人来担任。因为我觉得即使技术上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只要能用真诚打动人,就是成功的。如果没有说服力,那说的再漂亮也没有用!
那么晚宴部分的主持人,一般称为Microphone Controller,『拿话筒的人』。定位比较接近国内的『司仪』,风格一般以搞笑为主,主要任务就是开场和后面串节目。这个任务我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会自己担任,因为一来我虽然不是司仪,但我也见得多了;二来我觉得技术上完美是次要的,感情上真诚才是首要的。对于我所看到过的MC,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适可而止』,说话和引导都不要越界。有些人喜欢长篇大论抢主婚人的词,有些则喜欢故意为难新人做一些他们自己认为可以取悦观众的事情,这些我都是很反感的。
(现在MC这个词国内也开始用了,但含义居然变成了歌手,真是让人无语……)
所以国内的司仪说起来任务要求是很高的,又要能像主婚人那样庄重,又要能像MC那样随时能搞笑起来。但其实国外的婚礼主婚人的重要性我觉得还是大于MC的重要性,有些华人土豪的婚礼会请两个MC(一个中文一个英文),有些小夫妻就让DJ客串一下效果也很好,其实就是没有MC也不会有太大区别……但是主婚人是不能没有的。而国内的司仪似乎更注重MC这一块的技能,对如何做好仪式主持基本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次上。希望能有所改进吧。
提供一些微小的意见,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怎样选择婚礼司仪?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4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