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目标
1、知道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能通过实验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
探究问题
反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3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
层次1:知道光在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
层次2:知道光在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的角度有可能一定的规律。
层次3:知道光在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通过观察入射光路和反射光路,理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层次2:能通过观察入射光路和反射光路,理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层次3:能理解和完成实验,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4
教学背景
光遇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会发生反射。垂直于反射界面的直线(更细致地说,法线是有方向的,但这里可以不予说明)名为法线。法线与入射光线所夹的角称为入射角,法线和反射光线所夹的角称为反射角。入射光、反射光、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反射光与入射光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些是光的反射规律的要点。五六年级的学生对反射这种现象并不陌生,但并不熟悉反射角与入射角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其实这一关系并不难发现,因此作为本活动要帮助学生建构的关键概念。为了方便地表述反射规律,可以将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等科学名词教给学生。但若不刻意引入这些名词,而结合示意图用“角1”、“角2”来代替入射角、反射角,也是可以的。在本课活动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性质的方法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是容易完成的。
光的反射示意图
5
教学准备
材料:平面镜、激光笔、量角器、水槽、牛奶、白纸、打火机或火柴、废纸、白板笔、弹性小球
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稀牛奶水,使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其中能显示出清晰的光路。
6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1、教师以图片或演示的方式给出这样一个情境:上课的时候,阳光照进窗户,同学们发现教室的天花板上出现一个小光斑,而坐在窗口的一位同学戴着的手表(或其他的反光物体)动一动,天花板上的光斑也会跟着移动。让学生说一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一个小光斑呢?
光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光斑会随着手表动?
阳光经过什么样的路线到达这个光斑的位置?
2、请学生画出阳光从窗外射到手表,再射到天花板的示意图。教师再有选择地让学生画在黑板上,如:
阳光经手表反射到天花板的示意图
3、告诉学生,光照射到手表又反弹出去的这种现象称为反射。在这个例子中,手表表面就是反射面;照射到手表的光称为入射光,离开手表的光称为反射光。请学生思考入射光、反射光、反射面这三者的方向有什么联系。
如果手表的表面动一动,天花板上的光斑的位置会怎样移动呢?
入射光、反射光、反射面,这三者在方向上有什么联系呢?
4、 请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记录单(前测)。
【探索与调查】
1、全班分享小组记录单(前测)。
你们小组认为反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知道的?
2、 请学生小组设计实验,探索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建议学生参考本课活动1的实验方法和器材。
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们的观点?
你需要什么材料?
想一想我们在探索光的直线行走规律时用到了什么器材和观察方法?
怎样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
实验中要改变什么?观察什么?记录什么?
3、 全班交流和完善实验设计,明确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和记录要求。
你们小组设计了什么实验?
其他同学对这个实验设计有什么疑问或补充?
4、 小组实验,探索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完成小组记录单(实验设计和记录)。
5、 讨论实验结果。
你们组得到了什么数据?
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变化有规律吗?
说说你通过数据归纳出的结论。
如果入射角是零,反射角是多少?
【回顾与解释】
1、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光遇到几乎所有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但是,表面不光滑的物体和表面光滑的物体在反射效果上有所不同。
2、用激光笔照射放置在烟雾环境中表面粗糙的物体,让学生观察。
为什么光照射在光滑和粗糙的物体上,反射后的效果不一样呢?
3、利用示意图分析,因为这些物体表面不光滑,所以一束光会被分散。而一束光照射在光滑表面上,不会被分散,就会出现一条明显的反射光路。
7
教学建议
1、可供参考的实验方案:
(1)在透明水槽中盛滴有牛奶的水,在底面放一平面镜,用激光笔对着平面镜照射,观察光路。注意,激光笔要靠近并平行于水槽壁照射,以便于观察到清晰的光路。可在水槽壁贴一个量角器,方便直接观察测量入射角与反射角;也可先用白板笔在水槽壁上将光路的位置描下来,再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与反射角。改变入射角,多次测量,总结规律。
(2)用烟雾代替牛奶水。点燃废纸后迅速熄灭,使废纸产生烟雾,将废纸放在干燥水槽中(加盖)或直接将水槽反扣在废纸上收集烟雾。为预防点燃废纸时发生危险和大量烟雾对健康的损害,如果要让每个小组都使用这种方法,必须细致地指导实验过程,强调安全操作;烟雾不要过多,只要一点点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光路了。
2、完成观察,进行成功的记录,是本课完成探究任务的前提。为确保成功完成实验,需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从怎样形成入射线、怎样才能观察得更清晰、怎样控制光源角度等细节指导学生。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观察光路,明确掌握方法后,再进行记录和改变入射角。教师必须在课前自己反复操作,掌握实验方法的要领,以成功指导教学。
3、 使用激光笔时,提醒学生激光笔不能对着同学的眼睛照射。
8
记录单
小组记录单
(来源:”汉博·科学教育”微信公众号)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提醒广大科技辅导员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会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原标题:《STEM活动教案|对称的反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STEM活动教案|对称的反射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