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似乎都会说:“孩子虽然是我十月怀胎生的,但是他不是我,他是独立的个体,我只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绝不会用完美主义的标准去要求他。”
但是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真的能做到“不要求”吗?
又在多少个不经意间,我们也成为了“橡皮擦妈妈”,只不过都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这样的错误有很多妈妈也在重复着,却觉得理所当然。
辅导孩子学习可谓是每对父母最头疼的事情,昨天还有同事开玩笑说:“不学习的时候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家就变成了战场。”
同事的小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纪,写的字都是歪歪扭扭,于是她不停地纠正孩子拿笔的姿势,看她写得不好的字就帮她擦掉,还是一副“为你好”的态度让重新写,结果女孩就委屈地哭。
因为家长只注意到了孩子写的字不好看,却忽略了孩子的劳动成果。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成为“橡皮擦妈妈”呢?
1. 陪她一起慢慢来
与其让孩子“慢慢来”,不如陪孩子“慢慢来”。
其实谁都会犯错,尤其是幼小的孩童,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应该在等待中陪他们慢慢长大。应该多一份鼓励,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管这个成果是不是真的有很大的价值,至少意义是有的。
不要去主动修复他的错误,而是陪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和困难,这会让他的态度更坚定,目标更明确。
给孩子选择兴趣的空间和权力,不要打着“民主”的旗号,绑架他的决定权。
2. 提供适当的帮助
我们经常听家长们说这样的话:“他就是小孩子,什么也不懂。”
研究证明,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具有洞悉抚育者心理的能力,就拿小孩子沉迷玩具不吃饭为例,他们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我不吃饭,爸爸妈妈就会来喂我。
如果单纯害怕孩子出错和添麻烦,总是不停地提醒、督促孩子,这种过度参与和亲力亲为的抚育方式无形中让孩子形成过度依赖的心理。
尤其对完美型父母来讲,只在一旁看着孩子做一些不完美的事情而不插手是很困难的事情,但希望你意识到:孩子不是你的附属物品,他有权利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掌管全局而又不过度插手便是你给孩子最大的支持。
3. 让孩子从每件事中收获正能量
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中长大,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乐观的想到好的一面,而家长就是一面再好不过的镜子,孩子一直在镜子的另一端模仿你的言行举止。
人生嘛,谁不曾经历过歪扭跌撞?孩子不是我们操控的工具,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必须照着我们设定的轨道前进,人生也远远不是只有铅笔与橡皮擦,不是每一次擦掉重写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未来,理想的人生是放稳自己的态度,一笔一画都尽力地完善、进步。
好父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你不能一辈子为孩子兜底,但你的爱和积极心态却可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儿心得|不要成为“橡皮擦妈妈”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