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廉江海)
原标题:古代廉政故事集①
古
代
廉
政
故
事
集
①
智者不为非其事 廉者不求非其有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华夏文化中已成经典。
让我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文化精华,养清廉之风、筑清廉防线,弘扬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江一麟夫廉妻贤
江一麟(1520—1580)字仲文,号新源,婺源县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进士。
明代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被提拔到中央某部担任郎官。接到命令后,江一麟立刻整理行装,准备乘舟北上,进京就职。他取出十两银子让一位名叫赵鄂的州民修船。启程时,看到船修理一新,就问赵鄂花了多少银子。赵鄂回答说:“花了10两,正好与大人预先给的银子一样多。”江一麟不相信,便暗中查问各类工匠的费用,这才知道实际上花了20两银子。于是他便再取出6两银子,又加30把扇子、二斤墨,估计着两样东西可以折算成四两多银子,一起交给了赵鄂。
这件事被江一麟的夫人知道了。夫人说:“你既然知道他贴了十两银子,就该如数补足,何必另外拿扇子和墨来酬谢他,如此吝啬呢?”夫人的话让江一麟感到很惭愧,连忙拿出四两银子补给赵鄂,赵鄂不敢接受。江一麟生气地说:“你不会以为我的格局还不如一个女人吧?”
江一麟所处的晚明是历史上比较黑暗的时代,官场上贪腐盛行。他能够做到清廉如水,不占百姓便宜,确实体现了对于良好官德的追求。江一麟的幸运之处,在于他有一位贤内助,时时刻刻监督他,针对他的欠妥行为进行规谏。江一麟夫廉妻贤,面对金钱的淡泊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清·龚炜《巢林笔谈》)
季文子“家无衣帛之妾”
季文子(—前568年)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
从公元前601年至前568年,季文子共在鲁国执国政33年,辅佐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代君主。他执掌着鲁国的朝政,财税大权一直控制在手里。他执政期间,一心以社稷为重。“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府无金玉”。孟献子的儿子仲孙它瞧不起季文子这种做法,于是就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之正卿大夫,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饲养。难道你不怕鲁国的官员们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
季文子回答:“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不能让全国父老姐妹生活困苦,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我只听说人们具有高尚品德才是国家最大的荣誉,没听说过炫耀美妾良马会给国家争光。”孟献子闻知,怒而将儿子仲孙它幽禁了7天。受到管教的仲孙它,改过前非,开始模仿和学习季文子的行为。这个消息很快就在鲁国传开了。在季文子的倡导下,鲁国朝野出现了俭朴的风气,并为后世所传颂。
季文子辅佐三代君主,手握财政大权,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做到了“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他把民众生活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忠于职守的优秀品格,这也是他能够在鲁国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
——(《国语·鲁语上》)
来源:市纪委监委宣传部
编辑:周昊 陈晓雷 宋理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古代廉政故事集①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