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武汉亲子游戏的这些名字你知道吗?
古代有个“孺子牛”的典故。《左传·哀公六年》:“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给子女当牛断齿不多见,心甘情愿当马给孩子骑,倒是常有的,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父亲。
骑马马时,大人边走边略微耸肩抖动,有的还唱着一些轻快的童谣:
嘟嘟,象声词,也有人认为是“得得”,即模仿马蹄声。
1923年1月28日出刊的《歌谣周刊》第三版上有由曹胜之搜集的武昌童谣《骑马》:
原注:嘟嘟嗣,马行声。朱介凡《中国儿歌》第199页上也载有这首武昌童谣,文字除了“骑马嘟嘟嗣”为“马马嘟嘟骑”外,其余都一样。刘谦定提供的一首《马马嘟嘟骑》,略有不同:
据刘先生说,他偶尔听女儿念唱这首童谣,问她哪里学的?答道“是太(武汉话,祖母)教的”。刘先生说不是竹纸是竹篪,这是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也可能是竹笥,即竹制盛器,如箱,常用来盛放衣物、书籍等。不过。从后面的“做文章,绣花样”来看,买竹纸似乎合理一些。
另,
由徐明庭先生提供。彭翔华的《大城小巷》也收录了这首童谣,文字略有不同。
还有一首《背伢伢》:
还有《背狗狗》:
现在,有人把狗子叫“儿子”;过去,有人把儿子叫“狗子”。老武汉民间素有给小伢特别是儿子伢起贱名的习俗,这个“狗狗”是贱名还是一种叫法,不知道。
旧时武汉人拜年,喜欢这样说:“恭喜你家老的们越老越仙健,小伢们狗头狗脑!”和“狗”组成的多半不是好词,如“狼心狗肺、狗头军师”等,
曹禺先生的话剧《北京人》第一幕曾思懿有句台词:“小柱儿,保佑你日后狗头狗脑的,长命百岁!来拿着,买点点心吃。”曹禺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这台词写得好,它让我们晓得了不止武汉人,原来北京人也说“狗头狗脑”。
下面这首选自彭翔华《武汉民间童谣辑注》第73页:
此谣由徐明庭先生提供。徐老介绍说,那一年,我的堂弟不满一岁,他的父亲喜欢教他“打蹬蹬”,堂弟总是两腿弯曲往下跍,站不起来。突然有一天。这个小家伙不但在他的父亲的巴掌上笔直的站了起来,而且面带微笑,好像自鸣得意。就在这时,他的父亲高兴地唱了起来:“打蹬蹬……”从此以后,他的父亲见到人就宣扬:“我的儿子会打蹬蹬了。”舔犊深情,溢于言表。
《昆明老童谣》第30页也有“打蹬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创
老武汉亲子游戏的这些名字你知道吗? https://www.znbgj.com/archives/11767.html